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

反抗三途

讀姬絲蒂娃的《反抗的意義與非意義》,她整理出三條反抗或革命的方法/道路:
(一)對禁制和壓逼的違抗,源於原始文化的殺父「罪行」,從而衍生出象徵系統(如語言)、父權、宗教儀式、責任(和贖罪)、母權的排擠、神聖和潔淨的概念;
(二)以反覆、回歸、記憶(Anamnesis),來反抗遺忘帶來的禁制和憂鬱,解決、穿越難題和困惑;
(三)以遊戲,尤其是藝術中的遊戲進行反抗,她以阿拉岡、沙特及羅蘭巴特的作品分析為例。

姬絲蒂娃注意到我們今天的文化,壓逼面變得空洞而巨大,在壓逼者或維繫律則的「教士」和反抗者或違抗律則的「暴風孩子」之間,出現極大的不平衡。孩子消失了,人們變得無力、抑鬱症患者處處。她企圖以後兩種反抗,包括以心理分析製造出來的空間以及文藝作品的遊戲空間(還有其與失落時間的轉換),代替傳統源於宗教的神聖空間,供我們的孩子立約、馳騁,肆無忌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