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

反覆再出發

潛行有時,追懺有時,轉進有時。

本部落格暫停更新,所有關於反覆和從反覆出發的思考,將移至這裡進行。



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

本體論易學硏習錄訂閲告示

抗疫自強 讀易有時
#本體論易學硏習錄訂閲告示
《反復:本體論易學之建立》於2018年底出版後,幸獲灣仔艺鵠書店贊助場地及紀錄經費,我們舉辦了一個易學研習班,在已出版著作的基礎上收集參加者的玩易心得和體會,一方面希望集腋成裘,豐富易卦的現代應用意義,另一方面則務求透闢觀念,發揚新義。研習班每星期一次,共十三次聚會,由2018年11月25日至翌年2月21日。研習形式大致是由我先分享自己的看法,再由其他人提出各自關心的問題,大家一起思考, 嘗試回應。三個月下來,成果頗為豐碩,朝在《周易》以外,協助建立一個本體論易學系統的目標,邁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現在十三講硏習內容已經整理完畢,共十六萬餘字,輯成《本體論易學硏習錄》一書,供讀者網上訂購。儘管硏習之際尚未爆發反送中運動及武漢肺炎疫症,但世界亂局已成,本城禮崩樂壞,早滲透日常,與會者多有切膚之痛。重讀大家的討論交流,不少觀念放諸當下,仍極之適用,亦間接證明易學乃廣披之學,合法之處,不限於特定之時地人。
茲將全書目錄列於下:
寫在前面
第一講:身處亂世我們需要易理——總論
第一階段:存在與必然
第二講:家總是動蕩,存在總是不安——復卦與存在
第三講:讓我們剝掉一層皮——剝卦與虛無
第四講:我們何以如此害怕出錯——夬卦與必然性
第五講:於存在的擺蕩裡相信偶然——姤卦與偶然性
第二階段:創新與美學
第六講:人,習慣了對新視而不見——坤乾、潛在與創造力(上) 第七講:追求幸福令人變得扁平——坤乾、潛在與創造力(下) 第八講:集結,人民力量的顯示——萃、升、无妄、大畜、渙諸卦
第九講:很多事情最後都是美學問題——賁、噬嗑、井、困、離、坎、蹇諸卦
第三階段:修養與德性
第十講:按下得以超拔,鬆動才好改變——艮、震、巽、兌諸卦
第十一講:理性誤推,然後迎接幻相——中孚、小過、頤、大過諸卦
第十二講:知所不足源於內在的融通——謙、豫、小畜、履諸卦
第十三講:可以看見的出路都不是出路——既濟、未濟、辯證與否定性
有興趣的讀者,請按下面程序登記和購閲(研習班學員登記後可免費下載硏習錄電子版):
銷售點:艺鵠書店
灣仔軒尼詩道365-367號富德樓14樓
定價:100元(紙本*)/80元(電子版**)
付款方式:
1. 於書店以現金或信用卡付款
2. 銀行過數:匯豐 121-889-794-838 (保留單據並將紀錄傳送至艺鵠)
*紙本實體書按訂單印刷,請先聯絡艺鵠訂購並付款(Tel: 2893 4808 / hello@aco.hk / Facebook/IG: Art and Culture Outreach)
**電子版於付款後由艺鵠以電郵發送
網購表格連結:http://bit.ly/YiChing2020

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

反數碼本體論之一

這三天,在看電影與思考的交互漩渦裡,得到三個觀念,似乎很重要:
(1)數碼本體論興起,與之前的圖靈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;
(2)關於在現實被欺騙好,抑或享受虛疑的真實好,原來是真實地不真實跟不真實地真實之間的兩難選擇;
(3)當代的思考以不思考為特徵,即把連結、對應、寫出「正確答案」錯認為思考,以知性代替理性。由是,理性的誤推更難辨認、察覺,並被「認知」而固化。後人類例如人工智能的操作完全可以代替這種「思考」,難怪有些人那麼相信這條所謂人類的「進化」路途。

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

讀《有限性之後》有感


讀梅亞蘇思辨唯物論哲學,終於悟出近年鬱悶的其中一個源頭——一種對人類文明還原(reduction, 還原之於保守主義,相當於反動之於基進主義)的工程。大批不該被追捧讚好的文化人、藝術家、學者(梅亞蘇、《小王子》、李滄東、《羅馬》、激進素食主義......),代表了後真相年代的股股歪風。問題不止在他們有意無意的作為,問題還在人們為他們是尚。這種往下拉往後扯的情況,在中國哲學上歷來已久,主要是古聖理性和智慧過於早熟,今人詮釋,多採格義(例如西方形而上學和知識論),結果把它們說低了,變質了,反而得到更多人「明白」、「了解」,以至去彼取此,由錯重點到錯全體。但西方哲學以至流行文化的滑坡下坡,則源於本雅明所言的機器複製時代、數碼再現、後現代文化、資本主義全球化市場導向,最後來到後真相年代,人人只按自己所欲各取所需,真理徹底破產,捨難取易,劣幣驅逐良幣,乃不可止。還原現代性的苦杯,我們一再喝下,要到何時方休?

也許,我其實也知道答案。畢竟照相機發明、數碼影像出現之後,「新」的價值還曾不斷創造出來(例如裝置藝術、新媒體藝術、無數攝影和電影瑰寶),說明今天苦杯的偶然性。從哪裡跌倒,得從哪裡站起來,道理不是白說的,行動最實際,論述的必要性也在這裡體現吧。

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

《反復:本體論易學之建立》目錄


引論:易本體與周易系統 
反覆本是跟自己相遇的一個過程,但不僅在心靈內面,也在符號的探究,在思考,在書寫之中。反覆更是存在的一種表現,而易六十四卦的演練、詮釋,則可為我們提供對之作深刻思考的工具。《周易》是古來易理研探的一大系統,但我們真的只可以有這麼一個系統嗎?這個系統所依據的河圖洛書、太極弧線又是怎麼的一回事?

第一章:易卦關係結構
《周易》系統是空間性的,但前人也有循時間性別出心裁,變出有趣的枝枝葉葉。而易六十四卦,任何一卦都包含另外三卦,那就是其本、綜、錯、互卦,分別對應本有結構、相對結構、相反結構和內在結構,我們可從這分析這四卦的相互關係,增加掌握本卦的程度

第二章:探究存在--剝復之道
怎樣才可看到天道呢?天道不是既有的,擺在外面的一個具體的東西,不是在天涯海角的寶物,不是你終於去到某一個地方,從岩石拔出王者之劍......從永劫回歸走進深夜,主體反復其道同時也反覆其上,不斷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。剝而復,復而剝,找到的說到底就是存在與疏離而已。

第三章:必然與偶然--夬姤之性
世界必然存在嗎?不是,一切存在只是並非偶然。我們太容易判斷某物為必然,或偶然。箇中幾許理性誤推、簡化思維。另一方面,死亡看來是必然的,但它的到來總是偶然,可就在這不存在面前,我們才有真正的自由選擇。......一般的生活選擇,我們只是選擇如何去活而已;在死亡跟前,我們才選擇怎樣值得去活。

第四章:中式符號學--泰否往來
泰卦象徵小往大來的良好溝通,否卦象徵大往小來的難以溝通。符號假如真的是人類發明用來說謊的工具,那麼,在求言外之意的相接意義時,我們是否也享受遮蔽或隱瞞的快感?還是,遮蔽指示了存在的敞開,讓我們有機會,跟那不被符號化的真實照面?

第五章:情之為物--緩急進退
情之為物,緩急進退而已。速則不達,漸而失愛;求不得,退難捨。裡面可有無限的受傷與拒絕故事,也包含溝通上頓與漸的可能。感情不懂緩急,形同嬉戲,減去進退,則只剩下牢籠。

第六章:獨裁與民主--臨觀之義
臨民以不知有之為上。唯與其治民,不若民治。民治便是民主,但古代中國嚴格來說沒有民主,只有民本觀念,循這條路思考,與民眾一同觀察、觀望、願意付出因之而有的延誤代價,可能就是對獨裁優越論的最佳回應。

總結:01VS一與二--乾坤之要
由一到二是周易系統的創造觀;只有把坤重新設定為0,才能更深刻地進入由01這創造的形上思考。說到底,作為創造性的乾,與作為潛在性的坤,是易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一對相斥卦,卻未必是最重要的系統首出卦。

附錄一:易六十四卦釋義芻議
附錄二:易六十四卦本綜錯互卦表
附錄三:易六十四卦日常用事速檢表


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

智仁勇三階段

知者不惑--四十而不惑
何謂知?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知者樂水,取水之靈動之外,也取學海無涯,唯勤是岸,水象徵知識的領域,知者樂水,即樂於徜徉於知識大海之中。

何謂惑?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,是惑也。

仁者不憂--五十知天命
確立理想,明白自己人生的任務,再無擔憂與疑慮。此憂,非憂患意識,正因為有此不憂,才可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
仁者樂山,因山就是理想,你走到理想的跟前,自然停步,高山仰止。止於至善,乃可定,可靜,可安,可慮,乃有所得。仁者樂山,即樂於依於理想,但此止,不是僵化,絕對的止步,不是「從而不改」。

勇者無懼--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喻矩
中國人最畏人言。人言可畏。然到六十而不畏人言,七十從心所欲,乃可稱無懼。勇者要有準備有經驗有道德(自然不踰矩)才可為勇者,年少之勇,最好都是氣魄承擔,隨時是盲勇、愚勇、狂妄以至好鬥。

子路曰:「子行三軍,則誰與?」子曰:「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必也臨事而懼。好謀而成者也。」子路所言之勇,不為孔子所取,於彼,孔子反訓之以懼戒。

知仁勇是三階段,仁不是最終的,最高境界反而是勇。(能勇,已包含知和仁)


從而不改

子曰:「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巽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說而不繹,從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」

《論語》此段,「從而不改」,一般都是解作只聽從「法語」卻沒有去改過。法語是道德訓示、定言,例如叫你不要說謊。法語與「巽言」對揚,巽是風,是順,是順著聽者喜好說的話,討他/她喜歡的話,例如從對方的利益出發,顯示說謊沒有好處。巽言令人歡喜(喜悅、說),但「繹之為貴」,即你不能因為順著你說的話才聽進去,歡喜了接受便算,該尋根究柢,明白箇中的道理和基礎。如果只歡喜沒思考,又或者只聽從訓示而沒改過,孔子都覺得沒希望,可以放棄。

以往一直都不覺得這個解法有問題,但最近再看,卻感有點別扭。如果不改過,又何謂「從」?聽從訓示,不就是做對的事嗎?裡面甚至未必一定是做錯了事改正過來。「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」?直接譯出來就是有法則的指導,即道德法則、道德律令,我們能不聽從嗎?我們能不遵從道德法則行事嗎?由是,這「改」,可能就不是指改過,而是指道德法則本身能不能改!儒家不像西方神學道德或道德神學那樣,道德法則是定然律令,絕對不能修改。從經依於仁心,其他斟酌從權,因時因地因人制宜。如果一本通書看到底,僵化思維,孔子也真的拿他/她沒辦法。繹之和改之,都是思考的路。面對巽言,重要是防感性和利益性好;面對法語,則是防僵化理性。太障閉的人,孔子會贈以一句:「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